本文目录一览:
交换机端口镜像技术原理与配置
交换机端口镜像技术是网络监控和故障排查的重要工具,它允许技术人员将特定端口的数据流***到另一个端口,以便在其他设备上进行分析或监测。此技术分为本地端口镜像和流镜像两种。
交换机端口镜像的基本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交换机端口镜像的主要用途是将业务数据和外网数据镜像到网络监管平台,用于数据监控和分析。
在以上步骤配置完成后,输入qui回车推出子接口模式,在全局模式下输入observe-port 1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2,配置被监控端口。再执行命令display observe-port,如图已显示端口2代表成功。此时端口镜像已经做好了,可通过电脑1安装抓包软件,对交换机端口2,即电脑2上产生的流量进行分析。
USB接口的传输原理是什么?
1、USB TYPE-C接口的24根信号线上,电源和地线占据了8根,以确保电流传输的效率。剩余的16根线中,USB 0的两组信号是交错连接的,去除重复的两根线后,剩下14根信号。这14根线包括了2组共8根用于传输USB 0数据的RXx和TXx,以及USB 0数据信号D+、D-、SBU1和SBU2,以及CC1和CC2。
2、USB设备连接至USB接口后,PC的总线驱动会负责枚举该设备,并为其分配一个唯一地址。随后,通过遵循USB标准协议,PC能够获取设备的描述符。这个描述符是USB设备程序中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它详细描述了设备的配置数量、每个配置的接口数量以及可能的可选接口。
3、数据传输原理 USB外设的控制芯片会通过两只10K的电阻来检查USB设备是否接入了主机的USB端口,如果这两个引脚一个为高电平,一个为低电平时就表示USB外设已经正常确连入USB接口,这时外设的控制芯片开始工作,并通过DATA+,DATA-向外送出数据。
4、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外设与主机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USB总线技术应运而生,成为连接PC与各种外设的桥梁。USB,全称为通用串行总线,不仅支持各类外设的接入,还实现了数字多媒体的集成,极大地提升了数据传输的便捷性和效率。
10分钟实验演示华为Hybrid接口原理及应用
Hybrid接口的实现原理主要涉及三个信息:PVID、untag、tag。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实验来理解这些信息的作用。PVID类似于Access端口划分到的VLAN,可以简单理解为Hybrid接口所属的VLAN。
在华为交换机上,利用Hybrid接口可以实现这个需求。首先,了解华为交换机的接口类型:access端口只支持单VLAN,trunk接口可承载多个VLAN但默认仅允许默认VLAN通过,而Hybrid接口则可灵活标记或不标记任何VLAN。Hybrid接口在接收数据时,根据是否有VLAN信息和是否标记,决定是否转发。
华为交换机端口配置详解:从基础到进阶华为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创建VLAN通过如下命令在华为交换机上创建VLAN:`system-view [Quidway] vlan 10`。 将端口加入VLAN在配置模式下,通过命令`[Quidway]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2/0/1`进入特定端口配置模式。
在探索Flutter 20版本下的Hybrid Composition模式时,我们需对比其与旧版本VirtualDisplay的实现差异,深入理解其原理及应用。在以往的开发中,Android平台上为了集成如WebView、MapView等能力,***用了VirtualDisplays的实现方式。
详解FIX协议的原理、消息格式及配置开发
FIX协议通过定义统一的格式和接口,推动了金融交易的电子化进程。其消息格式严谨,包含消息头和消息尾等关键组成部分,确保了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在配置开发方面,开发者需通过详细的配置文件和开源库的支持,实现与交易系统的高效交互。
在配置方面,FIX协议涉及会话设置、验证、发起者、接受者、存储和文件存储等参数。开发者需通过配置文件进行相应的设置,以确保通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了开发FIX应用程序,开发者可以利用开源库,如QFJ(github.com/quickfix-j/q...),实现与交易系统之间的交互。
STEP协议是中国本土化的FIX标准,语法简单,而Binary协议则明确了消息结构,如头、体和尾部分。FIX协议工作原理涉及应用模式(Initiator和Acceptor角色)、连接过程(Logon、Message Exchange和Logout)、Session(包含连续序列号的双向通信)以及序列号、心跳、数据完整性和消息确认的使用。
开源框架:QuickFixJ是实现FIX协议的一种流行开源框架。配置与启动:开发者需要配置客户端和服务器的参数,并通过读取配置文件启动相应的程序。消息处理:接收和发送FIX消息的逻辑可以通过QuickFixJ框架提供的类和方法实现,无需关注底层细节。
PPPoE原理配置
介绍PPPoE的实现原理。 PPPoE协议***用Client/Server方式,它将PPP报文封装在以太网帧之内,在以太网上提供点对点的连接。 PPPoE可分为三个阶段,即 Discovery阶段(发现阶段)、Session阶段(会话阶段)、Terminate阶段(会话终结阶段) 。Discovery阶段 为PPPoE认证的PPPoE协商阶段,由四个过程组成。
将网线—路由器—电脑之间的线路连接好,启动电脑和路由器设备;翻看路由器底部铭牌或使用说明书,找到路由器IP、默认帐号及密码。
理解PPPoE的原理掌握PPPoE的配置接着,我们需要了解实验拓扑图,其包含两台设备:R1作为PPPOE服务器,R2作为PPPOE客户端。实验需求是,R2在R1上进行认证并获取IP地址。接下来是实验步骤,分为四步:设备的基本配置配置PPPOE检查PPPOE配置NAT上网步骤1中,R1和R2都需要进行基本配置,确保网络设备能够正常工作。
首先,打开电脑上的IE浏览器,清空地址栏后输入路由器的管理IP地址,然后按回车键,系统将弹出登录窗口。出于安全考虑,初次登录时需要设置路由器的管理密码,按照屏幕上的提示操作即可完成。登录路由器管理界面后,找到并点击“设置向导”,接着点击“下一步”。
登录路由器时,用户名和密码通常都是 admin。 设置 PPPOE:进入路由器设置画面,选择 PPPOE(ADSL 虚拟拨号)方式,输入您家的宽带账号和密码,然后确定。 设置 SSID 和密码:设置好 PPPOE 后,再次设置 SSID、加密方式和密码。 保存并重启:完成设置后,保存并重启路由器。这样设置就完成了。